Notes on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

『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』by 謝哲青

序 01

香港導演林奕華如此定義旅行:『不是一個人去的,不叫旅行,旅行的目的是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人,由不怕孤單開始,所以旅行就是修行… 』職場與家庭之外的第三場所,是『旅行』,這是孤獨練習的好時機。

P. 74-75

我最鍾愛的兩位小說家海明威與三島由紀夫; 是我年少時特別鍾愛的小說家。他們各自以文學及生命,深刻全是人性內在的瘋狂與渴望。不過,一開始時並不是因為欣賞他們的作品,而是一知半解地聽過他們的傳奇:海明威打過仗、攀登非洲最高的山、在大草原獵殺獅子、抓最大的魚、轟轟烈烈的戀愛、摔飛機、得過炭疽病與諾貝爾文學獎。男人與大自然搏鬥的極致,海明威大都做過。另一位被稱為 『東洋海明威』的三島由紀夫也不遑多讓,除了也是大文豪外,在戲劇界也占有一席之地,集編、導、演於一身,出版個人全裸寫真、搭船出海環遊世界、偶爾參加刺激的賽車。男人想做的是,海明威與三島都嘗試過,更重要的是,他們為人生提供了某種浪漫,某種追求,某種放手一搏的快感與自由。我讀他們的書,認真地以為,青春就該如此地驕縱蠻橫、放浪形骸。

P. 81

但人生是這樣的,有些是因為太近,因為年輕,容易對喜愛的人事物,陷入不假思索的盲從,不明事理的崇拜; 也因為太近,因為年輕,所以看不到缺點與局限。不過當你我越過歲月的里程碑,生命閱歷也更加成熟圓融時,這些事就很難再糊弄或誘惑我們的目光。

P. 85

人總是慣性地選擇,對自己最舒適的生活型態,並不自覺地深陷其中,這可以說是身而為人的原始動物性。當你我深陷其中時,雖然眼前不思進取的日子多少會讓人感到心虛,但比起大刀闊斧地改變,這樣躺在泥濘裡打滾,多少還是比較愜意。

P. 123

… 我們忍氣吞聲、我們默默承擔,放棄想做的工作,放棄想做的夢,害怕讓別人失望,讓他們傷心。但最後,我們一定會聽到:『我沒要求你這樣做!』『我以為你心甘情願!』『你本來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!』『是你自己決定這樣做的!』傷心失望的,不會是別人,一定是我們自己。大部分人的生活,都是在『權衡』得失,『計算』利害。週刊、雜誌最喜歡圈圈叉叉的優勝劣敗表,來量化我們所看見的世界。的確,這是極為簡便的方式,讓你我在第一時間就留下深刻印象,但形式上的化簡,也削去更多的複雜極可能。我們怎麼定義世界,世界就如何定義你我,就在我們喜孜孜地數落著高低勝敗時,世界則以更殘酷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卑微。

P. 124

… 英國哲學家羅素說:『異物感對工作層面有益,對人際關係則有害。』

義務與責任是世界的一體兩面,如果大家都不重視義務感,我們的世界就會變成一個無責任的沉淪社會,義務感是你我在責任感,那麼世間的一切將只剩下對價關係。

P. 152

大地負載著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。城堡、莊園、修院、工廠、貧戶、豪宅、道路、機場,人們已需要所劃分區塊,界定疆域,然後再針對共同的事實進行不同的詮釋:資本主義對抗生態保護、都市更新對抗古蹟存續、歷史真相對抗政治正確,所有的抗衡,都讓過往與現代呈現差異,進行辯論,在這一方宣揚征服與勝利,而另一邊必定為迫害與失敗。

唯有大地,億萬年來,沈默、無私,堅定地承擔人世的離合悲歡。

P. 171

可是,就在某一個時刻,你突然明白,生命的本質,就是由行動、創意與苦難交織融合而成。這再明顯不過的道理,卻要在遠離家園後才有更深刻的察覺。

P. 175

『因為自由,選擇太多,反而失去了焦點,無所適從。』

… 『傳統』這個詞就是由『傳遞』與『規矩』複義而成。在複製與貼上的過程中,均質化的社會框架,限制了大部分人對生活的想像。現代的世界,自由但不安全。更多的空間,意味著更多的迷惘,更多的自由,則代表更多的不確定,…

… 阻擾進步的,也許不是『改變』,而是『害怕改變』。

P. 177

尼采進一步告訴我們,我們之所以成為牛馬駱駝,處處受壓迫,感到不自由,是因為我們『自由』地選擇了『不自由』。要掙脫這種近乎詭辯的矛盾,唯一法鬥,就是『真誠地面對真實』。尼采的『超人』是以自己的力量不斷地創造倫理與價值,而對於人生所發生的一切,都能堅毅果敢地接受所有試煉與結果。

P. 198

『以前認為理所當然地走路,失而復得後才發現,生命的存在,就是奇蹟 … 卓越,是一種祝福; 平凡,更是恩典 … 當我再度起身行走,第一個念頭,就是聖雅各之路,我想走路 … 當然,既使是現在,走路仍然是件辛苦的事 … 』

P. 232

從自願性的貧窮到斷捨離,重點並不是『貧窮』或『丟』,而是在於當下的自己。透過理性與感性的交叉辯證後,慢慢地,我們釐清自己真正的需要:生活中『丟掉好可惜』的東西、情感裡『不甘心、不放手』的關係、工作上『沒我不行』的一廂情願、生活中『捨得捨不得』的情線,原來,一個轉身,才發現世界有我,或沒有我,有它,或沒有它 … 其中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P. 235

朝聖之路,並不會給我們什麼,相對地,它強勢地剝去生活所賦予添加的一切。讓我們執事赤裸的自己,重新定義簡素與奢侈。

真正的簡素,不僅只是生活上的縮衣節食,更是心態上斷捨離後的豁達自如。

P. 272-273

在視覺無邊無際延伸後,一瞬間,我們脆弱的內心受到壯麗的時間與空間震攝威嚇而當機,一方面覺得自己站上頂點,不可一世,另一方面又被『偉大』所湮滅。這種浪漫主義的冥想,正式驅策你我離開家門的持願。

P. 282-283

… 朝聖是時間與空間的鍊金術,經由煉獄之火煎熬之後,所殘餘的,也許就是你我在找尋,稱之為『意義』的東西,可能是某種堅定不移的信念,可能是某種無可取代的想像,某種水盡山窮的了然,或者是柳暗花明後的豁達。所有的領悟,只有自己才接收的到訊息。

P. 289

相較於著重發現與分類的啟蒙時代,十八世紀下半到二十世紀初,可說是時間與意識被無限延伸的紀元。

他們用語言及文字,將久違的時間加工,分門別類,最後壓縮成簡潔易懂的名詞,…

P. 290

文字從岩層的節理中耙梳出故事,編排出具有故事張力的戲劇,地質學將平凡的砂礫譜成史詩,寫成創世與末世的啟示錄。

我們踏的每一步,不僅是空間的位移,同時也踏在流逝的時間之中。
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.
Using Format